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生态环境的稳步向好,西宁地区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丰富度逐步上升。结合工作实际,梳理当前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认清存在问题,面对挑战环节。一是野生动物资源底数不清,对全市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分布范围、栖息环境及种群动态等基础信息没有做过全面系统的调查。二是对新修订完善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特别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管理制度向公众宣传力度不够。三是覆盖全市五区二县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尚不健全,多部门联动合作的疫病监测“网格化”链条尚未形成。现有的各监测站点间监测信息缺乏互联互通。四是监测防控专业技术队伍力量薄弱,实验操作技术人员匮乏,监测设施设备缺乏,野外救护的野生动物采样不足,防控物资储备种类数量较少,处置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
明确应对措施,提升保护实效。一是争取资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及栖息地评估,已完成大通、市郊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正在开展湟中区、湟源县资源调查工作,为全面摸清我市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建立完善野生动物物种数据库提供支撑。二是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宣传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动物疫病防控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加强从业人员专业技术培训,促进全民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的认识。三是针对西宁市区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域的鸟类、兽类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整合五县二区资源,全面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野生动物迁徙、集群活动和异常情况,做到监测范围全覆盖,监测信息互通互联。四是积极争取资金,加强实验室建设,储备应急物资。针对我市可能出现的各种野生动物疫病,制定应急预案,做到职责分工明确、安排科学周密、运转协调高效,确保动物疫情快速有效处置和有效隔离防控。五是加强与市场监管、公安、交通运输、网信办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扎实开展“清风”“绿盾”及鸟类治理专项行动,坚决杜绝非法经营、贩卖、食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
发布于:北京市2020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