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9月26日电 (宋亚芬)中国月度用电量连续两个月突破1万亿千瓦时。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继今年7月之后,8月中国全社会月度用电量达到10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
用电量被视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其变化直接反映了各行业的运行态势和经济发展趋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我国月度用电量连续突破万亿千瓦时,既有必然性,也蕴含着关键的经济指向。他强调,“中国经济仍在持续发展,电力需求总量在增加,同时百姓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支撑了用电量的增长基数。”
“投资的推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主任朱彤指出,今年年初,在“两新”“两重”等政策的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大幅增长。考虑到投资有滞后性,因此也可能是推动用电量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林伯强认为,夏季高温天气也是用电量在七八月上升的原因之一。不过他同时也强调,用电量上升的关键动力源还是来自工业生产的复苏。“全社会用电量绝大多数都在工业领域。如果工业表现不佳,用电量无论如何是冲不上去的。因此,这两个月的数据充分表明,我国工业经济呈现向好态势,也可能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逐步摆脱过去几年外部环境(如贸易摩擦)带来的压力。”
除了用电量,我国采购经理指数等指标也呈现复苏态势。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对此,林伯强解释称,我国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而强大的制造业必然需要强大的电力支撑。因此,用电量(尤其是工业用电量)与制造业PMI等指标必然是高度相关、同步变化的。
据林伯强介绍,按照相关部门数据,2024年,全国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4%,其对经济周期非常敏感,且用电集中度高。因此,当经济活跃度提升时,工业生产的加快会立刻反映在用电数据上。
这从相关数据上也可得到验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7.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3%,汽车制造业增长8.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2.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9%。
分产业用电看,8月,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7%,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0%,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2%。“整体用电数据,关键要看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用电增长必须与GDP增长同步甚至略高,才能有力支撑整体经济增速。相比之下,尽管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用电增速很快,但由于它们的用电量占比很小,即便增速高,对全社会用电总量的拉动作用也有限。”林伯强解释说。
此外,朱彤强调,能源转型也是推动用电量增长的一个原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达6986万千瓦,同比增速高达16.8%。朱彤进一步表示,光伏、储能等新兴产业虽然属于绿色产业,但它们的生产本身也需要大量能源,所以其快速发展必然会带动用电量上升。(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袁媛